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——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
教育傳媒 教育資訊 專家分享 教育專業 校長專訪 優化課時 應用學習 教聯會 鄧飛校長 升學資訊 職業培訓 HKDSE"如要推動應用學習課程,並且令課程得到重視,有兩大要點:一、為校內學生推動合適的應用學習課程;二、應用學習課程需要與大專院校課程有良好的銜接橋樑。" ——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鄧飛校長 |
優化課時為學校提供足夠誘因 推動應用學習發展
——訪問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
教育局提倡優化課時,看似是釋出主科的課時來讓學生投放更多時間在其他學習領域,其中一項包括應用學習。教聯會副主席鄧飛校長表示,應用學習與優化課時沒有直接關係,畢竟應用學習的範疇是歸類在選修科之下,如學生有意報讀應用學習課程,通常科目會恆常在週三下午及週六上堂,職業訓練局也會因應學生的學習時間,而調整應用學習的上課時間。
鄧飛認為,在優化課時下,雖然學校會從高中主修科目中釋出約 250 個小時的課時,但不代表學校會用釋出的課時來鼓勵學生發展應用學習,因此這方面需要加
強推動力。如要推動應用學習課程,並且令課程得到重視,有以下兩大要點:
一、為校內學生推動合適的應用學習課程
因應用學習課程種類繁多,如採用「模式二」的模式開課,學校只能選擇性地在校內開辦部份科目,其中牽涉選擇不同科目及人手、設施的考量,因此,在校內開辦課程有一定限制,校方在作出選擇時,必須要考慮多方面因素。
二、應用學習課程需要與大專院校課程有良好的銜接橋樑
由於提供應用學習課程的機構都是大專院校及職業訓練局,如果應用學習能夠較完善地銜接大專院校的課程內容,對中學生而言,修讀應用學習課程無疑是一項具備優勢的選擇。當學生、家長和老師對於課程銜接有更深入的了解,必然能整體提升應用學習科目的認受性,因為直接關聯到學生的升學。這方面還需要局方、大專院校及中學各方的配合和調適。
鄧飛指出,最大問題是應用學習有職業培訓的元素,修讀課程後卻未能提供專業證明資格,例如修讀設計課程的學生,將來報讀大專院校的設計系是否具備優勢或加分機制呢?還是大專院校仍然以 HKDSE 的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?由此可見,應用學習課程需要具備足夠的誘因推動學生修讀,而家長亦要對此有理解和認識,才能因應子女不同的特質及興趣,鼓勵他們揀選適合自己的課程,學業成績不是唯一的升學出路。應用學習課程選擇多元化,並不只是一項課外活動,學生如有興趣在專業技能上發展,將來也可成為社會重要的人才。